保险业全力护航春耕备耕

2025-04-13 20:59:57 柚子苗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必然的联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金融时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为助力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保险公司提早布局,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风险管理,大力推进农业保险承保工作,为夏季和全年粮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抓好春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近期,多家财险公司提前布局,精准落子,齐心协力下好保险服务春耕备耕“先手棋”,打通农业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河口镇的油菜田里,农户老张高兴地说:“以前对农业保险不太了解,总觉得用处不大。通过你们的宣传,我才知道原来保险能在受灾时帮我们减少这么多损失,今年我一定要给家里的庄稼都上保险!”

  连日来,人保财险贵州省遵义分公司农险工作人员深入辖内多个乡镇、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地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向当地农户详细讲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理赔流程等关键信息,耐心解答农户的疑问,打消农户对农业保险的疑虑。

  在江西省,中华财险赣州中支创新服务模式,组建农险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采取“政策宣讲+需求调研+防灾指导”三位一体工作法,为农户现场解读各类农业保险承保政策,帮助农户充分了解如何通过保险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给农户们吃下“定心丸”。该公司还结合当地近年来的受灾案例,以“算风险账”“保收益账”的直观方式,帮助农户建立风险管控意识。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更是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所在。随气温逐渐回暖,小麦即将踏入返青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中国太保产险台州中支早动员、早部署,深入乡村,大力推进小麦养殖保险承保工作,将服务直接送到田间地头,为新一年的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为抢抓春季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期,人保财险江苏省徐州市分公司举办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培养和训练会,邀请农业科学技术专家走进人保示范方睢宁双沟基地,向种植大户现场介绍了当前小麦苗情及低温冻害风险,并重点讲解病虫害防治、水肥调控及苗情转化升级等技术措施,助力小麦稳产保供。

  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降低特色农产品受灾风险,对于保障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确指出,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为此,保险公司借助科学技术手段,与气象部门协作,搭建特色农产品风险预警体系,积极开展风险减量管理和灾后处置工作。

  为抵御“倒春寒”,中国太保产险浙江黄岩支公司借助气象平台提前获悉潜在风险后,积极动员、迅速行动,向农户发布极端天气预警提醒,并在“倒春寒”来临前夕赶赴田间地头,帮助当地柑橘种植大户给柑橘树穿上了防寒保暖的“新衣”,增加柑橘树的抗寒能力,减轻低温冷害发生。

  近期,受冷空气影响,贵州省毕节市遭遇持续低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骤降至农作物生长临界温度以下。为切实保障农户利益,人保财险毕节分公司迅速启动种植险低温查勘应急预案。当地保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仔仔细细地观察受灾萝卜颜色、舒展程度,精准识别低温冻害症状,并利用专业设备记录田间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结合气象天气,综合分析低温灾害强度与维持的时间对农作物的影响深度,进行精准定损。

  在农业风险管理中,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服务升级至关重要。业内专家这样认为,保险公司应根据特色农产品的风险特点和市场需求,创新开发更多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保险产品。除了传统的产量保险、价格保险外,还可探索开发天气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险种。同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做好事前防灾防损,并优化保险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和准确性,为农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增强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农资农机是春耕备耕的重要物质基础。多地保险机构加大对农资储备、农机安全等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推动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在广东省,中华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向怀集县深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肇庆新熙食品有限公司、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当地农业企业捐赠了价值超过30万元的化肥物资。这些物资如同一场“及时雨”,为即将展开的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资料紧张的问题。

  平安产险江门中心支公司精准对接恩平市水稻种植大镇良西镇、那吉镇的育秧需求,迅速调配资源,向两镇捐赠两台育秧机、4万个育秧盘以及1台插秧机。在育秧现场,该公司派遣的技术人员耐心指导当地村民操作育秧机。从铺土洒水到播种覆土,育秧机全程自动流水作业,高效便捷。据实际测算,使用这一些设备,育秧效率相较于传统人工方式提升了约40%,快速缩短了育秧时间,确保秧苗能按时移栽,为后续的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创新保险产品供给方面,部分保险公司针对农资市场特点,创新推出农资质量保证保险。例如,特色农产品种植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若因产品质量上的问题导致农作物减产、绝收,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这种保险产品促使农资供应商更看重产品质量,为特色农产品种植提供较为可靠的农资保障,从源头上降低了因农资质量上的问题引发的受灾风险。

  考虑到特色农产品种植户在购置农机时面临的金钱上的压力,还有保险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保险+信用+融资”服务模式。种植户在购买保险后,不仅在农机因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受损时能获得赔偿,还能借助保险实现融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进而有效扩大农业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