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柑橘甜 团结共圆小康梦

2024-08-04 14:09:22 柚子苗

  央广网成都7月12日消息(记者 符雄助 通讯员 李幸 辛凯 马易非)近日,记者在眉山市彭山区团结村看到,房前屋后,柑橘遍地,家家富足,曾经的夏橙也被“春见”、“不知火”等新晚熟品种替代。

  1972年,该村试点种下第一批夏橙,收获了“第一桶金”。保留至今的第一批300棵夏橙见证了彭山区半个世纪的柑橘发展史,成为团结村岁月的车辙,也成为乡村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年,该村柑橘种植培养面积达到6600亩,拥有春见、爱媛、清见、沃柑、金秋砂糖橘等10余个品种。全村总产量3000万斤,产值8750万元,人均收入3.2万元。

  一粒橘子,一棵果树,一种改变,奋斗的果农们依靠青山绿水间的“金土地”,过上了幸福生活。

  6月下旬,卖完了果园里最后一批“清见”,61岁的李坤英拥有了难得的闲暇时光。二层小楼旁的柑橘林里,一颗颗“爱媛”正在长大。再过两三个月,她又要忙着给柑橘套袋了。

  李坤英是团结村第一批“橘人”。上个世纪80年代,不甘心在温饱线上挣扎,她和丈夫大胆贷款,承包下村里50多亩土地种起了柑橘。

  和如今的“触电”“触网”不同,早年种柑橘,多是联系果商收购,李坤英因为柑橘种得好,许多客商不请自来。靠着勤劳,小两口建了新房,供一双儿女上了大学……回忆过去,李坤英感慨:“柑橘给了我们家的一切。”

  如今年纪大了,李坤英退掉了承包的土地,只留下自家8亩种植田,“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要开始享受一下生活喽!”

  “老橘人”渐渐退出,“新橘人”悄然上场。同样是种植柑橘,“新橘人”面临的大环境有了巨大变化——起点更高、舞台更大。

  “80后”袁晓慧在村里流转了100多亩地,成为了“新橘人”。在此之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就职于中国顶尖公关公司的她还顶着“都市白领”的光环。

  2014年,因在照顾孩子与工作之间难以平衡,袁晓慧选择辞职回乡。自家果园的“不知火”上市,她拿起手机,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社交平台,很快收到“点赞”无数,有朋友主动询问是不是能够购买。

  第一年“试水”,袁晓慧卖出了近两百箱柑橘。一直以来对家乡柑橘习以为常的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商机。于是,从朋友圈起步,她专心做起了柑橘电商,那时,在彭山水果网上销售还是新鲜事。

  2015年,确定品种,流转土地,袁晓慧开启了田园创业。2016年10月,袁晓慧注册企业成立品牌“润小橘”。近些年,袁晓惠又将水果“减重”,做了更多适合送礼和单身人士的5斤包装……此外,她还加入当地果业协会,组建团队,带动返乡青年共同创业,解决闲散劳动力和残疾人本地就业。

  “以前,家乡的柑橘是我北漂的慰藉;现在创业,家乡的柑橘是我深深的依恋。”在电商迅猛发展之下,有了政府的全力支持,袁晓惠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团结村地处丘区,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由于土脊地薄,粮食产量不高,粮食在市场上的价值低廉,村民生活困难。

  1972年,黄丰镇引进夏橙、红毛橙等柑橘,在丰华和团结两个村的集体果园示范种植各100余亩。几年后,柑橘丰收,每亩产果4000—5000斤,收入3000余元,比每亩粮食多收入2800余元。从此,一场柑橘种植革命席卷全村。

  1977年—1995年,团结村先后引进了夏橙、锦橙、红毛橙、早熟蜜桔、中熟蜜桔、宫川蜜桔、寿柑等品种。2002年由于寿柑品种市场疲软,新引进晚熟品种“不知火”、“天草”等。

  2005年前后,依据市场变化及柑橘种植专业的人建议,团结村又引进了“春见”晚熟柑橘进行试种。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气温回升慢、冬雪少见的自然优势,很适合种植十分娇气的“春见”。

  晚熟柑橘有罕见的“花果同树”景观,2010年开始,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黄丰镇开始举办橘花节,如今,橘花节已经举办了10届。

  从最初的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从技术改良到标准化生产,从果农单打独斗到成立农村合作社抱团发展,从零散销售到线上线下结合……每一届橘花节,都展现着黄丰柑橘产业的发展脉络,都见证着黄丰柑橘走出的新高度。

  在做大产业的同时做强集体经济。2015年起,团结村抓住深化农村改革机遇,组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和土地流转公司,发展壮大村集体资产。

  “接下来,我们会陆续整合资源、资产、资金,以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的方式,陆续发展水果种植、乡村旅游、餐饮等集体产业项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团结村党委书记马怀江充满信心地说。

  “哥哥姐姐带来的小课堂,很有意思,每天都很期待到实践站来玩。”7月5日,上完国旗班课,11岁的蔡文昊很是高兴。蔡文昊和记者说“参加国旗班活动,不但可以健身、学习更多技能,还能参加手工、书法、英语等实践站活动。”

  去年以来,彭山区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团结村是首批试点之一。第三方团队进行实践站试点建设,实现“政府搭台、协会参与、群众唱戏”。

  依托实践站和党员示范先锋队、政策理论宣讲队、乡风文明倡导队、乡村文化传播队、返乡青年建设队、农技互助服务队六支村民志愿服务队,引领广大村民共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凝聚乡村振兴力量,提升精神文明素养。

  团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李萍和记者说,每个实践活动,贯彻的都是“群众想要什么,文明实践就做什么”的核心理念。

  实践站在团结村试点之初,志愿者多次入户走访,开展调研,了解群众希望开展什么活动。从大量的调研数据得出,老年人更关注健康,希望开展免费体检、中药泡脚、艾灸等相关活动,中年、青年一代希望多开展一些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而儿童少年则更关注成长,希望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新知识。

  立足调研结论,志愿者团队正式入驻团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