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免费的病商业化的痛
前段时间,在为启动商业化的SaaS公司,做客户付费意愿的调研项目。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发现:相比“付费意愿”,商业化的更大困难,来自于用户“不付费习惯”,也就是免费习惯。
SaaS公司,特别是大公司商业化受阻的最终的原因,是跳不出“免费习惯”,这个自己做的局。
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免费;可以说,从开始决定免费起,结局就已经注定。
要知道,在2009年,那时还没有企业微信,也没有钉钉,更没有飞书,竞争不像现在这样激烈,所以今目标也不是一开始就免费的。实际上,每用户每年近200元的定价,近5000元的采用服务定价,现在看也不算很低了。但在我接手时,就已经有了数百家客户,很铁的那种。
再后来,有了稳定的营收,又融了一大笔钱。于是管理层就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免费,而且是彻底免费。
免费的效果的确是惊人的,客户数量很快就达到数十万家。然后随着客户数量迅速增加,公司经营也走入困境。虽然后来恢复全面收费,但为时已晚,因为免费花光了所有的钱。
但在我们现在公司创业初期,内部也有人建议,用免费模式拓展市场,但被管理层否决了。事实上,在没有免费情况下,公司一年后也实现了盈利。
去年下半年,钉钉宣布不再考核DAU了。这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代表着商业化思路的一系列重要转变。
肯定有人说,是因为用户数众多,DAU才会高,这难道不是好事吗?其实真不是。
你如果分析过大量SaaS用户使用数据后就会发现,真正用户的使用数据反而更低,因为大部分业务都是用后即离。所以,绝大部分的DAU都是免费用户产生的。
其实DAU的高低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DAU背后,对应着巨大的成本浪费。有多大呢?
比如说获客成本CAC为什么居高不下?因为它是把免费客户的市场和销售成本,都分摊到付费客户的头上,那就太恐怖了。同样,运营和服务成本也是这样被推高的。
不仅如此,对于ToB云业务来说,这等于是昂贵的设施资源,被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免费用户所消耗。
没有雄厚的家底,一般公司还真不敢这么玩儿。这种情况下谈商业化,其实没有意义。
免费会带来很多假象,虽然它们并非事实。但有时假象也能带来些许安慰和成就感,还可以当作向投资人的献礼。
假象一:用户是真心喜欢你的产品,否则也不会有数千万、乃至数亿的用户注册。
不怀疑其中有真正的用户,但还是存在巨大成本和转化效率问题。这就像是翻动整个沙山,以期找到几粒金子。
中国有句谚语:褒贬才是买主。只有付费的用户,才愿意对产品提出中肯的建议,使他们花的钱更物有所值。
免费用户中很难有深度使用者,如果不加甄别采用他们的建议,那对于产品管理,无异于一场灾难。这就是怎么回事在分析产品反馈时,需要标注来源,是付费还是免费用户。
实际上,但凡寄希望于免费的SaaS厂商,离着商业化准备完成,都还有很大距离。这也是一些SaaS公司,一面宣称推行收费,一面又觉得缺少底气的原因。
SaaS行业总是很喜欢给国内客户带上“缺少付费意愿”的帽子。其实这事得分为两说:值不值得付费和应不应该付费。
其实这个逻辑在商业上有个很大的漏洞:所谓“好”产品,是站在厂商的角度而言的;而客户对此可能根本“无感”,或者不认同也是他们都以为的“好”。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付费调查早就表明:SaaS付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通过使用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达成了其业务成果(Business Outcomes),也就是实现价值。
至于应不应该付费,不应该是个问题。在医院,你何时见过病人与医生在讨价还价?
退一步讲,即使国内客户付费意识不强,那也是有些厂商给“惯”出来的。现在只是到了为此买单的时候了。
免费随有这么多问题,但也并非一无是处。SaaS这种“先尝后买”的生意模式,就应该给潜在客户尝试的机会,当然是免费的。
实际上,绝大多数SaaS都采用过免费试用模式。但是,免费只是一个吸引客户购买的策略,而不能当成一个正经的业务方式。
一个软件做得再烂,也不会免费。那为什么SaaS厂商这么热衷于免费呢?有两个主要的误区:
在消费领域这完全可行;在ToB领域,这个逻辑在商业上就不成立。可能一直到公司倒闭,也没见到狗来买单。
的确,网络公司的面子就是用户规模;但是对于SaaS企业来说,付费客户规模才是拿得出手的面子。而免费客户越多,只能说商业化进程会更加困难。
国内公司动辄就有数百万、上千万家客户,数字听着着实让人恐怖。看看全球成功的SaaS公司客户规模,比如说Zoom,红到那个份儿上,迄今全球客户数也不过就二十来万家。
要命的是,盲目攀比用户数,可能会对公司整个商业化策略,给出错误的导向。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商业化进程也会受阻。
SaaS商业化的最大难点,并不只是把产品卖出去那么简单;而是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中,持续给客户提供价值。否则客户就可能离你而去,大部分收入就没办法得到,商业化也就无疾而终了。
这需要产品、销售和客户成功的复杂协作能力,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商业化准备。所以商业化重点,并不是资源的准备,而是能力的准备。
而这一切的外部基础,就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客户;而免费而来的,很少能产生这样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