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柠”:广州青年返乡创业用酸柠檬带乡亲种出甜日子
只要门口传来“三蹦子”的嗡嗡声或摩托车的轰鸣声,那准是村民们来卖柠檬了。在广州白云区沙田柠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把自家种植的一筐筐柠檬载了来,准备卖个好价钱。柠檬透着新绿,发出独特的柠檬香。
社长不是老农,却是一个青年。冯冠杰戴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斯文腼腆,书生气十足。现年38岁,被乡亲们称呼为“冯社长”。11年前,他放弃建筑行业的高薪工作,回到沙田村成为一名种柠檬的“新农人”,带领村民们共同改变沙田柠檬产业小、散、乱、弱等问题。如今,沙田柠檬乘着柠檬茶饮兴起的东风,早已成为沙田村的“王牌”产业。
沙田村坐落在帽峰山旁,这里阳光明亮炙热,紫外线充足,加上海拔、湿度、土质等适宜的生长条件,使得柠檬成为沙田村的特色产业。正值5月,蓝天烈日,山峦起伏,清澈的泉水顺着柠檬种植地的灌渠潺潺而下,绿油油的柠檬树一株挨着一株,绵延至远处山脚。
“这是我们的沙田柠檬,学名香橼柠檬,在行业中叫广东香水柠檬。”走进果林,冯冠杰用手掌托起树上的柠檬果,如数家珍道:“沙田柠檬一年四季都开花结果,你看树上面有还在开花的,有这种小果,有中果,也有已经很成熟可以采摘的果子。成熟的柠檬表皮光滑,够饱满,轻轻一刮你就可以闻到一阵非常浓郁的果香。”
那一副熟稔于心的模样,任谁见到都不会将他与柠檬“小白”联系起来。但是11年前,他决定回乡种柠檬时,也确确实实是个种柠檬的“门外汉”。
“我们村种植柠檬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从小就在柠檬树旁长大。”出于对家乡的眷恋,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冯冠杰总会关注到身边不时出现的“柠檬”。柠檬水、菜品柠檬……他发现原本作为一个小众产品的柠檬,越来越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经过一番调查,冯冠杰发现国内柠檬种植数量不多,家乡的特产香水柠檬更是寥寥无几,但柠檬应用的场景却慢慢的变多,冯冠杰判断:柠檬具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2年底,抱着建设家乡的情怀以及出于对柠檬产业的向往,年仅27岁的冯冠杰下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市区稳定的工作,回乡种柠檬。
回到沙田村后,冯冠杰加入了父亲此前创办的沙田柠檬产业合作社,开始一边种柠檬,一边接手父亲的工作。“第一次种了十几亩柠檬,收成还不错,但因没有什么经验,没有及时防虫治虫,结果病虫害让整个园子的柠檬都花皮了。”回忆起最初种柠檬的经历,冯冠杰轻叹了一口气,“花皮的柠檬只能是次果,卖不出好价。”
种植经验不足,那就学。于是,冯冠杰不再盲干,而是一边找书籍自学,一边跟随父亲、前辈们一起整天泡在合作社,扎进柠檬田,学习柠檬种植。“有一种害虫叫蓟马,在柠檬开花期大量繁殖,躲在花朵里,传统方法很难防治,被咬伤的果子会成花皮果对柠檬产出影响非常大。”在学习过程中,蓟马这种虫害给冯冠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们是通过农业专家采集数据,制定专门方案来解决的,很有效果。”
长期的观察,也让冯冠杰发现,村里柠檬种植欠缺标准,病虫害的防治也不够科学。而成立了5年的合作社虽然已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尚且薄弱,同时还面临着小、散、乱等问题。“当时合作社基本还是各干各的,农户在种植时没有有效的种植方法,对病虫害防治、植物营养供给没有科学管理,导致农资浪费,果品却没有提高,经济效益低下。”
为了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让村民们能学习到科学的柠檬种植技术,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白云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冯冠杰编写了《沙田柠檬生产作业规程》(下称《规程》),明确柠檬种苗繁殖、建园、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到采后清理、贮存、运输等全流程指引,村民种了30多年的沙田柠檬终于有了标准。
2014年,《规程》正式对外发布并在合作社内推广。此外,每年冯冠杰还邀请了高校专家对沙田村农户进行技术培养和训练。农户们种植柠檬更加标准化、科学化,柠檬果的合格率从此前的50%提高到80%,收益提高超过30%。
“冯社长带来了柠檬种植的现代管理技术,让我们增加柠檬产量,提高柠檬品质。”沙田村村民燊叔指着两株柠檬树之间的间距说道,“以前我们种植柠檬树和树之间的距离很近,导致柠檬果晒不到阳光,影响柠檬产量和品质。现在树和树之间的间距在5米左右,柠檬产量高了,品质也更好了,每亩收益提高一倍多。”
成熟的香水柠檬个儿大,皮肉饱满,表皮青绿油亮,香气浓郁,是时下极为火热的柠檬茶饮的标配原料。其中,沙田村的香水柠檬品质过硬,产业自然蔚然壮大。
话虽如此,村民们只管种植,不了解行情,不会销售和推广,在产业中掌握主动权的依然是收购商。“以前农户只能被动等收购商上门收购,销售经营渠道单一,农户不仅为销路发愁,还因为‘内卷’被中间商大幅压价。”冯冠杰表示,村民种的柠檬多了,中间商还是以前那些,就有了资格挑挑拣拣,烂果、花皮果不要,这是应该的,但明明是合格的柠檬果,他们也当做不合格果拒收,价钱还越来越低。
为了解决柠檬销售渠道窄、被压价等问题,冯冠杰每天开几十公里的路,跑遍广州、东莞等地的水果批发商业市场,直接与水果商对接,比来比去地谈价格。“让柠檬直接对接市场,收购价一般都能提高两到三成,少则每斤涨5角,多则涨一两块钱。”
2013年,冯冠杰将目光投向了电子商务平台,将柠檬的销售经营渠道从线下拓宽到线上。“当时想着网络购物很流行,经过调查发现售卖柠檬的电商屈指可数,便想着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销售,将柠檬卖到全国各地。”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让沙田柠檬找到了更多的客户,逐渐打开了知名度。
“但当时市场对香水柠檬的需求量并不大,价格再怎么谈也不会有特别大的提升,所以经济效益也没有显著改变。”冯冠杰坦言。
情况在2019年开始发生了逆转。随着柠檬茶、水果茶等新式茶饮的兴起,香气浓郁的香水柠檬成为了茶饮市场的“宠儿”。“当时就感觉柠檬慢慢的变好卖了,以前只卖两三块钱一斤,能卖到五六块,甚至七八块钱。”冯冠杰说,“而且我们沙田柠檬品质好,茶饮店对柠檬的复购率高,基本都能形成长期合作。”
乘着“茶饮热”的东风,沙田柠檬迎来了春天。在冯冠杰的带领下,合作社积极打造沙田柠檬特色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随着沙田柠檬活的绿色食品认证、粤字号农业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沙田柠檬的销量暴增,身价也随之飙升。
2021年之后,沙田柠檬商品果的田头收购价普遍在每斤12元左右。“2021年到2022年,是30多年来沙田柠檬价格最好的时候,一度飙升至每斤32元。我们既惊又喜,柠檬居然能卖到这么好的价格。”冯冠杰感叹道,“很多农户开着摩托车载着一箩筐柠檬来,就可以换个几千块钱回去,种得多的一天还能卖两次。柠檬亩产值每年可达到5万元,大家都切切实实感受到收入的提高。”
沙田柠檬合作社是广州首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7户,带动农户五百余户,全村连片柠檬种植培养面积1000余亩,全年总产量3000余吨,年销售额1300多万。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吸纳村里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中老年村民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柠檬打包,以计件核算的形式给务工村民结算工资。
“柠檬打包车间内多的时候一天有二十余位村民一起进行打包,每位村民每天基本能拿到200多块钱的工资。”冯冠杰介绍。
柠檬种植和打包工作为沙田村村民增添了收入,但冯冠杰认为,只有让村里的柠檬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柠檬才能真正长成让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2024年,沙田柠檬合作社与暨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委托暨南大学依据市场需求研发柠檬深加工产品,柠檬精油、柠檬饮料、柠檬果酱、冻干柠檬片……种类非常之多的柠檬加工制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不仅拓宽了柠檬的用途,也增加了它的附加值,使得柠檬产业链更完善和多元化。
此外,沙田村还在探索开展采摘旅游、参观研学、柠檬科普和培育等乡村旅游项目。沙田村位于帽峰山出口处,是广东省颇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示范村。2023年,白云区发布辖区内三条现代都市农业精品旅游路线,其中两条路线都将沙田村作为推荐点位。依托帽峰山自然资源优势,沙田村的“农家乐”办得有声有色,仅靠近出口处便有十余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笔不菲的收入来源。
“未来我们将结合乡村文旅打造汇聚山水特色、人文风情的民族主题体验目的地。”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冯冠杰表示,“希望有更多返乡的‘新农人’加入,共同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