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穿梭在大山深处的“果蔬公交” 开进群众心坎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0日电 (王超明 陈利富)每天清晨,城市还未苏醒,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公共汽车站内早已灯火通明,617路驾驶员将车况良好的“果蔬公交”停靠在站台旁,村民们便忙将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搬上车。
在纳溪区,像617这样的“果蔬公交”线路有十五条,这些“果蔬公交”线路如同毛细血管一样联通着城乡,不仅为村民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服务,它更是一条条“民生专线”,一头紧系村民“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菜篮子”“果篮子”,在帮助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2月16日,凌晨3点,静谧的田野里,虫鸣阵阵。大多数人还在甜美的梦境中时,丰乐镇白合村村民张义海便早早起床,简单洗漱后,他戴好头灯,和妻子一起来到自家地里采摘豌豆尖。6点15分,张义海背着刚采摘的豌豆尖到达丰乐公交站点,几分钟后,从白节镇公共汽车站首发的617路公交车缓缓进入该站点,张义海便将豌豆尖搬上车。
“吃豌豆尖讲个新鲜,必须要凌晨采摘。”张义海边说边请记者看他的背篓,一根根绿油油的豌豆尖上还沾着露水。“入冬以后,气温下降,蔬菜生长放缓,今天只采了30余斤,估计能卖100多块钱。”张义海表示,自己和妻子闲不下来,种点小菜运到城里去卖挣点钱,给孩子减轻压力。
617路公交车保持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在G546公路上匀速行驶。停靠几个站点之后,虽然是淡季,车厢里还是摆满了冬笋、豌豆尖、棒菜、鸡鸭鱼、柑橘、柚子等农特产品,村民们相互间聊家常,谈论“果蔬公交”开通后给大家带来的便利。
“白节镇、丰乐镇、龙车镇等地盛产蔬菜和水果,以前因交通不便,我们的农产品要么等菜贩子上门收购,要么只能在镇内售卖,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自从‘果蔬公交’开通之后,我们每天都可以坐‘专车’到城里卖,价高畅销。”谈及“果蔬公交”带来的好处,村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30公里路程、20余个停靠站点,串起沿线路公交车抵达城区,有的村民在安富停车场站下车,挑起担子赶往大正沟农贸市场,有的村民从马房站下车……此时正值市民买菜高峰期,他们带来的新鲜农产品,很快就围上一群顾客,卖完菜之后,村民们顺便在城区逛逛,采购些日用品,再次踏上617路公交返程,满载而来又满载而归。
601路、602路、606路、617路、25路……“果蔬公交”线路持续不断的增加,惠及白节、丰乐、龙车、大渡口、护国、上马、天仙、安富等镇(街道)10多万村民,不仅为他们铺就了一条“致富路”,还有力地促进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同时,激励着村民的种植热情,促进特早茶、护国柚、黄金梨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起初,驾驶纳溪城区至大渡口镇线路公交车的驾驶员发现,当清晨第一班公交从大渡口镇行驶往纳溪城区途中,很多老人挑着扁担、背着背篓等候在路边,驾驶员帮他们搬抬蔬菜时了解到,他们都是周边的村民,想早点乘车将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运到纳溪城区的早市售卖。
“我每年都种6亩蔬菜,镇上根本销不完,只能运到纳溪城区卖,但时常因为挤不上头班车,导致当天的蔬菜卖不完。”大渡口镇光明村村民熊宗银说。作为一个坐了10余年公交车卖菜的“老乘客”,熊宗银是个名副其实的“卖菜王”,每年仅卖菜一项便增收5万余元。“村民如果坐不上头班车,下一班车至少要等40分钟以上,能不能提前发车,缩短发班时间,增加班次。”经驾驶员们商议,将村民的诉求反映给了公司。
“头班车发车时间由6点提早到5点50分,其中前5班车加密到10分钟发一班。”公司领导层经过调研后,决定成立“果蔬公交”线路,逐步优化调整发车时间。
同时,纳溪区交通运输局和泸州荣力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不定期开展“果蔬公交”运营情况“回头看”。
针对村民提出早上坐公交车时间太长,建议公交提速;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车内能否增设置物架,留出更多空间放菜篮等合理性意见建议,公司制定了细致的方案,并逐一解决。
就拿606线路来说,早高峰时段间隔15分钟发车。泸州荣力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运调部经理李洪彬一边说一边拿出纳溪地图介绍:“这条线路周围的村民喜欢种植蔬菜和水果,我们就增加清晨发车班次,公交车行驶到站点时,假如没有人上下车,就不机械性停下来并打开车门等,缩短‘果蔬公交’行驶时间。”
纳溪区还鼓励引导镇、村党员干部若遇到村民卖菜,利用摩托车、三轮车等顺道送他们到站点乘车,村民抵达纳溪城区时,辖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城管等细心做好属地管理和服务,保障好市民的“菜篮子和果篮子”,彰显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
“现在,我们每天只管安心种菜、摘菜、洗菜,掐点乘车进城卖菜。”村民们都表示,一直在优化的“果蔬公交”线路,让困扰他们多年的运输难问题得以解决,他们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劲头也更足了。
一条条“果蔬公交”线路的开通,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让农村“菜筐子”更快对接上城区的“菜篮子”,让菜农能够卖得轻松,让我们消费者能够买得满意,让乡村产业驶上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快车道,让城市生活升腾起烟火气。(完)
①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