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柑橘市场现状调查与发展举措

2024-06-02 12:37:56 果苗资讯

  柑橘类水果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品类,最重要的包含了柳橙、锦橙、脐橙、血橙、椪柑、红橘、蜜橘、柚子、柠檬等。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柑橘生产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我国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问题,本文将从我国柑橘产业规模调查、我国柑橘产业贸易调查、主产区及其品种调查、我国柑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五个方面全方位的剖析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之路。摆渡收农卷风陈金川

  柑橘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以及国际贸易第一大水果,在全球整个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种植柑橘的国家已超过100个,而我国是柑橘的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最早的国家。近几十年来,我国柑橘产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慢慢的变成了了苹果之后的第二大水果产业。我国柑橘栽培面积从1949年的3.27万公顷增长到2015年的260万公顷,六十多年间栽培面积增长了近80倍,柑橘产量则从21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3660.1万吨,产量增长了170多倍,种植培养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六年间栽培面积增加了38.9万公顷,增长率为17.59%,年均增长7.78万公顷;产量增加了1014.9万吨,增长率为38.37%,年均增加202.98万吨。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水果出口形势大好,同比增长20.7%。但更多是靠鲜苹果、鲜葡萄、鲜梨拉动的,而就鲜或干的柑橘出口而言,出口量64.6万吨,同比下降7.1%,出口额9.2亿美元,同比下降6.5%,2016年,我国水果进口数量、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鲜火龙果、鲜龙眼等,然而柑橘进口呈上升势。以鲜或干的橙为例,进口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47%,进口量22.2万吨,同比增长49%。

  柑橘类出口下降,进口增长,还可以从澳大利亚柑橘类水果的进出口数据中找到证据。

  中国是澳大利亚柑橘类水果出口的最大市场,2016年,澳大利亚出口量为4076000吨,出口值为7460万澳元,与2015年度相比,其出口增长了41%。其中橙子占80%,橘子占20%。

  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区域,性喜温暖湿润,有大水体增温的地域可向北推进到北纬45°。巴西、美国、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意大利等国均有大面积种植。我国种植柑橘的省(区、市)有20多个,但大多分布在在湖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广西、湖北、广东和重庆 9 个省(区、市),常年产量占全国的95% 以上。

  广东:广东是柑橘的主要分布区,在种植高峰期,整个广东的柑橘种植培养面积达到 500万亩左右,主要品种则为砂糖橘,在德庆和韶关的仁化地区有部分贡柑,其他的品种如马水橘、新会橘、春甜橘等面积较少;在梅州,沙田柚的面积也不少。

  广西:广西柑橘种植也以砂糖橘为主,且近几年扩张速度增快,年均增长10万亩以上。除此之外,广西还种植茂谷柑,沃柑,贡柑等杂柑,广西沙田柚更是非常有名。

  四川:截止2014年,四川柑橘总面积约400万亩,产量 254.47 万吨,柑橘是四川最大的水果种类,占比达到52.6%。主要品种为杂柑类(不知火、清见、春见、爱媛38、黄果柑);宽皮桔类(椪柑、温州蜜柑);橙类(普通甜橙、脐橙、血橙、锦橙);柚类(沙田柚、龙安柚、真龙柚、蜜柚)及柠檬。

  江西:江西是四大柑橘基地,面积约480万亩。主要品种有新余蜜橘、井冈蜜柚、南丰蜜橘、赣南脐橙。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我国柑橘产业近些年来迅猛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制约着柑橘产业的逐步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我国柑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居民生活有了巨大改善,人民消费力一直在升级,对于基本消费品特别是农副产品的品质愈发重视,对高品质、健康的食品需求慢慢的变大。虽然近年来我国柑橘品质随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改进和产后处理技术的实施,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其他柑橘生产国家特别是以出口柑橘鲜果为主的南非、西班牙等还存在比较大差距。国内一般柑橘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品质柑橘的需求,只能依赖进口,这也从侧面诠释了为何2016年我国进口猛增但出口下降的局面。

  柑橘的病虫害主要包括黄龙病、溃疡病、以及大实蝇的危害。随着柑橘种植地域的扩大、气候变化,近年来,柑橘病虫害危害呈蔓延趋势,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广东地区的砂糖橘,前两年广东砂糖橘遭受重大黄龙病害,当地果农苦不堪言。

  在全国大力提倡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机械化生产必是其重大要素。就柑橘产业而言,目前我国分散的柑橘园管理几乎全靠人工,仅有某些大果园在喷洒农药方面使用机械,但在树枝整形修剪、施肥等方面依然是人工为主。但在国外,如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除柑橘育苗的嫁接和用于鲜销柑橘果实的采收仍是人工作业外,其余的柑橘管理工作都实现了机械化。

  农产品品牌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我国柑橘产业也存在着分等、分级、品牌意识不强、品牌产品较少的问题,各柑橘种植户多为分散经营,不具有良好的品牌意识,或者品牌较小。目前我国品牌主要是类似“南丰蜜桔”、“赣南脐橙”等地域产品,但地域产品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区域性品牌实际走上市场质量还是参差不齐。我国柑橘产业迫切需要柑橘产品品牌。

  如美国“新奇士”等类型。同时我国柑橘深加工产业急需优化升级,目前柑橘的深加工产品主要为果汁、果干等类型,但产能以及品种多样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a) 目前我国柑橘亩单产依然在1000千克以下,与其他柑橘种植发达国家亩产2000千克及以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单产低自然而然柑橘种植效益降低,所以要积极优化品种,探索种植模式,升级种植技术,增加科研投入,以求增加我国柑橘单产数量。

  b) 柑橘的质量与安全也是影响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高品质柑橘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需要继续优化柑橘品质,推广精细化栽培,加强后期处理技术,从而提高柑橘果品的质量。

  我国柑橘种植面积与数量众多,但我国柑橘栽培主要是以中熟品种为主,缺少早、晚熟品种,这就会导致阶段性的供需不平衡,从而制约整个柑橘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中熟柑橘占所有柑橘数量的70%左右。所以我们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逐步改善早、中、晚柑橘种植比例。同时需要注意调整种植区域,对于适合柑橘种植的区域要继续升级改造,力求产出高品质柑橘,而对于不太适合柑橘种植的区域,要懂得理性选择适合自己区域的种植品种,切忌一股脑去种植柑橘或其他非优势品种。

  大型果园或农场有利于柑橘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管理,有助于推广先进农机的应用以及促进整个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化种植对于提高种植户种植效益,缩减种植成本,提高果品品质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推行精细化管理,致力于生产出安全、高质的柑橘,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一个产业一个品种的大品牌、好品牌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拥有非常良好的带头作用,对于提升产品知名度,提高消费者认可度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建设柑橘品牌应该是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柑橘深加工产品也得不断开拓创新,在不断扩大深加工产品产能的情况下,积极研发新型产品并加以推广,来提升柑橘附加值。

  互联网的普及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柑橘产业也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相关营销模式,将自身产品包装、营销出去,使更多的花钱的人可以知晓产品。采取传统营销、互联网营销以及其他营销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柑橘“难卖”困境。

  果园里,黄澄澄的“春见”随处可见;空气中,飘散着柑橘的缕缕清香。3月12日,成都市蒲江县杂柑协会技术员罗廷万的20亩 “春见”开采,每公斤4.1元的收购价让他眉开眼笑。他说:“刨掉5分钱的采果费,相当于我卖的是2元/斤。而在几年前,卖1角多钱都没人要!”他更没想到的是,两天之后,他的20亩“春见”至少6万斤以上的果子就全部被雅安的果商采购一空,收入在12万元以上。 为何今年的“春见”如此走俏呢?罗廷万的制胜法宝是什么呢?他指着果园里由若干根水泥桩支撑起的、将一棵棵果树与蓝天隔绝的塑料薄膜,得意地说:“我通过搭棚,让‘春见’留树越冬(也叫留树保鲜降酸增糖),它的价钱自然就起来了嘛。” 在蒲江杂柑协会3月12日举行的“春见”设施栽培错季销售品质研讨会上,罗廷万的经验得到与会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在全省开“春见”留树保鲜技术先河,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春见”覆膜起死回生据罗廷万介绍,他在2005年高改了20亩 “春见”,2006年开始初挂果,刚上市时,大的果子卖1.6元/公斤,小的果子卖0.6元/公斤。结果,“2007年11月,我就摘了10万斤,亩产5000斤,没想到每斤卖1角几都没人买,我损失了4.2万元”。根本原因,就是11月成熟的“春见”含酸量太高了!而且,每年底均是柑橘全面集中上市的时候。 到了2008年,罗廷万又摘了10万斤,他为了回避集中上市的高峰,就用塑料果筐进行了简易贮藏。不料,“春见”果实比较“软”、不耐贮藏,80%都烂了。当时,有他这样遭遇的农户在蒲江县比比皆是。全县1万多亩,累计经济损失2000~3000万元,果农纷纷锯树,换掉“春见”或恢复老品种,最终只剩下2000亩“春见”苦苦支撑。 罗廷万虽然连连受挫,却并不甘心。其实,他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于2007年10月就拿出2亩“春见”进行了简易覆膜的试验。在2亩果园的每一株树冠上直接覆膜,果子成熟以后留在树上,以降酸增糖、延迟采收。到2008年3月,其余柑橘几乎销声匿迹,这批留在树上的“春见”才采摘开卖,每公斤卖到了1元。 这使罗廷万信心大增。当年10月,他就在20亩果园安装了若干水泥桩,用水泥桩支撑起巨大的塑料薄膜,而不直接与树冠接触,以避免薄膜压伤果树。“果子的甜度和硬度大幅度提升。到2009年3月,果子每斤居然卖到了1~1.7元。今年,人们对春见的口味已普遍接受,批发价达到了2.05元/斤。保守估计,每亩3000斤的产量,亩收入高达6000元。”独门绝招值得借鉴 罗廷万经过两三年的实践认为,“3月份采收的“春见”果实着色均匀、色泽橙黄鲜亮、油胞细、果皮光滑、硬度增加、果汁丰富、浓甜无酸味、肉质细嫩化渣,口感极佳,风味超过同期采摘的其它柑橘。” 在“春见”研讨会上,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曾伟光教授兴致勃勃地一连品尝了几个“春见”后,高兴地说:“蒲江的柑橘,我过去不敢吃,吃不下去,原因就在于酸。今天,我尝了一个‘春见’,愿意尝第二个,说明它甜。”他认为,通过“春见”的大棚覆膜技术,实现了降酸增糖,同时避开了柑橘集中上市带来的销售压力,“3月份采摘的‘春见’比12月份采摘的效益翻了好几番。而且,果子留在树上还节约了贮藏费用。” “虽然留树保鲜、降酸增糖、延迟采收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运用在‘春见’上,确实以前省内还没有过。而且,它还有创新,覆盖的薄膜不与树冠接触,减少了果树和果实受露水、霜打等冻害的影响。此外,还结合了配方施肥技术。”曾伟光评价道。他建议,“还应该继续观察,看这种延迟采收技术对第二年的结花多少有无影响。蒲江也可进一步试验,在诸多杂柑品种中进行筛选,看是否还有更好的品种更适合于留树保鲜。” “12月采收的‘春见’降不了酸,变不成钱。利用覆膜等设施技术,把中熟品种变晚熟品种,最终找到了钱。蒲江今后准备搞几万亩春见覆膜设施栽培。”蒲江县农发局专家龚登明表示。 最后,罗廷万将他的技术丝毫没有保留地贡献出来,让广大种植户分享。据他介绍,在“春见”园覆膜,一是要设立永久性支架,在果园内,按一定距离架设4米高的水泥柱,用铅丝连接成棚架,改树冠直接覆膜为棚架式覆膜,以避免前者对树体和果实的伤害且便于管理;二是要采用无滴膜覆盖,以有效解决膜上积水和覆膜后果园内温度过大的问题;三是改变施肥时间,将常规土壤施肥由每年3、7、9月三次,改为10月、3月两次,施肥重点应该在覆膜前的10月份;四是采用配方施肥,采用工业生产的高温灭菌烘干鸡粪加生物磷钾宝肥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