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不减产 “减”出好品质

2024-07-30 04:07:32 果苗资讯

  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小溪镇和坂仔镇交界处,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半径15公里的范围,便是平和琯溪蜜柚的黄金种植带。

  作为平和县著名的地方传统名果,平和琯溪蜜柚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列为朝廷贡品。不夸张地说,蜜柚就是平和农业的支柱、命脉。经过30多年的快速地发展,平和琯溪蜜柚产量约占全国柚类总产量的30%,平和也赢得了“中国柚乡”的美誉。

  然而,在一段时期里,当地出现片面追求蜜柚产量的无序扩张状态,忽视质量和品质的现象时有发生,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凸显。不仅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阻碍蜜柚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当地以生态为核心,提倡“减肥”增效,通过推广有机肥种植,实行标准化生产,逐步的提升蜜柚质量品质,推动平和琯溪蜜柚产业高质量发展。

  “物以稀为贵,我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每斤就能够卖到3块6毛的价格。”提起平和蜜柚的辉煌历史,刚一见面,平和县琯溪蜜柚发展中心主任黄毅军就对记者打开了线年代初,平和蜜柚的辉煌就已广为人知。“只要一进入平和县界内,蜜柚树随处可见。而且早年的时候产量没有现在这么高,物以稀为贵,那时候是很值钱的。也不用愁销售,那时候可选择的水果少,也不用考虑跌价的问题,每年价格都挺稳定的。丰收季节有种植户一个月就能卖一万多元,根本不愁销路。”黄毅军说。

  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却藏着众多隐患。黄毅军回忆,在2014年前后,由于外地蜜柚产量大幅度的增加,来自海南、广西等地的蜜柚对平和蜜柚的原有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冲击很明显,尤其在每年9月、10月集中上市时间前后,价格很快就低下来。”

  在早期农户大多缺乏专业种植知识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刺激的双重作用下,不少蜜柚种植户不断加大施肥量,期望果树能够多结果子。“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要多施点肥,果树才能长得好。”黄毅军说。

  过度施肥使得土壤出现板结化,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蜜柚质量的下降。“板结之后果树根系营养吸收不好,整个果体养分不均衡的话,果肉木质化的速度很快。”

  当市场逐渐饱和,蜜柚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些变化开始让很多柚农意识到品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以前大家买柚子专挑‘个头大’的,后来不一样了,更注重蜜柚的品质,比如口感、水分、甜度这些指标。”蜜柚种植户赖青松对记者说。

  临近晌午,由于正是壮果施肥的关键期,平和县坂仔镇五星村蜜柚种植户赖月香仍然在自家柚园里忙活。“柚子品质好不好关键就看肥施得好不好,再过几个月,这些柚子就全部丰收了。”赖月香说着举起身旁的青色蜜柚说道。

  赖月香家种了30亩蜜柚,她和记者说,在2016年以前,柚农们对施肥标准化、精准化意识淡薄。“以前施肥全凭农户感觉,每棵树最多有十多斤,我们也不知道到底要多少,一直想着的是多施肥料柚子就可以多长,但现在已经减到2斤不到了。”

  化肥减量难道不可能影响果树产量?很多村民在心里犯起了嘀咕。赖月香同样心存疑虑,然而事实上,科学施肥不仅不会减产,蜜柚还一举实现了增产。“现在挂果量差不多能到90多个,以前是70多个,施肥少了,挂果还多了,口感也变好了,这样我们能不开心吗?”

  尝到了甜头,响应“减肥”的种植户数量也就慢慢的变多。事实上,影响蜜柚品质不仅在于“施多少”,还在于“如何施”,关于这一点,身为五星村党支部书记的赖建才为农户提前做好了规划。

  “这里撒的位置不对,要撒到树干里面20~80厘米的地方。”看似简单的施肥,如若村民方式不当,赖建才都会上前说上几句。“因为研究之后发现用于吸收养分的须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柚树主干20~80厘米处,这样肥料实际吸收利用率提升,施肥量也就下降了。”

  除了施肥方式有讲究,柚农们还尝试使用了一些生态肥的做法。“这是纯绿色的肥料,就是把果园里的废果、猪粪、牛粪放在桶里发酵,发酵到一段时间,再拿去浇果树,用上这个‘绿色’肥,柚子的品质能够再提升一个档次。”平和县土壤肥料与生态能源站站长黄煌伟介绍。

  可以说,绿色、生态、环保已成为当下平和蜜柚种植园里的关键词。“统计下来,按照目前施肥的成本来计算,我们全村一年能节约成本400多万元。”赖建才说。

  “在零几年的时候县里就打算将蜜柚出口到欧盟,但是当时种植户对于农残检测的意识不够,很多人觉得农药喷在表皮并不可能影响里面的果肉。但是后来种植户也逐渐意识到,农药虽然是用在果皮上,但是它的残留会流向土壤,进而影响土壤品质,间接又影响到果肉品质,所以在农残方面我们也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做出了改良。”黄煌伟说。

  黄煌伟介绍,由于原先都是由人工进行农药喷施作业,为了消灭病虫害,不少农户用喷枪将整棵果树喷得湿漉漉才放心,“但是我们现在许多果园采用的是无人机喷洒作业,不仅施药量大幅度降低,农药配比也更加科学。相比原来人工施药的种植模式,农药使用量降低了70%以上。”

  “减肥”加“减药”的双板斧使得蜜柚的品质、外观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平和蜜柚的海外市场也逐步打开。目前,平和县琯溪蜜柚已出口欧盟、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约16万吨以上,实现种植培养面积、年产量、年产值、市场占有率、出口额、品牌价值六个全国第一。

  事实上,带来这些改变的源头,来自平和县坂仔镇五星村一座被蜜柚园包围的小楼,这座楼也被当地柚农亲切地称为“科技小院”。

  2019年6月,平和蜜柚科技小院于五星村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全省首批5家科技小院之一,也是全国蜜柚产业首家科技小院。

  7万多亩蜜柚示范田里,沉甸甸的蜜柚已经挂满枝头,示范田深处,蜜柚科技小院小组成员、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罗自威正在仔细查看蜜柚果树的挂果量。“这片试验区我们刚接手的时候果树的长势是非常差的,平均氮肥的施肥量大概在1000千克每公顷的水平,目前已经降低了大约88%。”

  统计数据表明,自科技小院进驻后,截至2023年,平和全县氮肥减量、磷肥减量、钾肥减量总量已达到60%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小院的到来汇聚了来自科研院所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力量,进一步引导蜜柚产业的发展逻辑由丰产转向内在品质提升,实现平和蜜柚产业由1.0到2.0的转型升级。

  “可滴定酸度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主要的因素。”罗自威介绍,水果中的酸含量对其风味有特别大的影响,随着水果的成熟,其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而酸的含量减少,水果风味便会得到较大提升。

  “我们对平和蜜柚中氨基酸、有机酸还有一些糖的成分进行了全面分析,经过几年时间努力,目前已经实现大概10%的可溶性糖的提升,还有酚类物质以及蜜柚里面富含的营养成分都有所提升。”罗自威说。

  为汇聚更多科技力量,进一步助力蜜柚产业绿色发展,2022年6月初,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平和县政府共建的平和蜜柚研究院揭牌成立。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吴良泉介绍,根据协议,福建农林大学派出专业研究人员组建产业服务团队,并将在五年内持续投入50名研究生,分期开展“柚类产业规划布局与发展的策略”“柚类绿色优质生产与发展关键研发技术”“柚类精深加工技术与绿色健康食品生产”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和政策研究,共同助力平和县柚类产业绿色优质发展。(丁乐坤)